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快讯

法院快讯

青苗学堂 | 蒋恩第:去越过未曾跋涉的海——我在中院的一年和在基层的一个月
日期:2024-12-09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微信图片_20241209155121.jpg

启程:一枝一叶总关情

还记得在我步入市法院的第一天,贡庭长就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小蒋,无论大案小案,件件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既要办得认真用心,也要办出司法温度。”从邻里纠纷到农民工讨薪,再从医患纠纷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带教法官悉心“传帮带”下,我一年辅助审理案件200余件,在面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时,也慢慢学着处理“法”“理”“情”的融合,努力让司法审判有力度、有深度、更有温度。

微信图片_20241209160351.jpg

20岁小伙在足球运动中自身突发疾病身亡,活动组织者、球场经营者未实施任何救助行为是否应当担责?若担责,各方的责任比例应是如何?虽然球场设施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但若据此机械地认定活动组织者、球场经营者无责,不仅无法抚慰亡者家属,更会助长“救助不作为”之风,不利于保障体育消费者生命健康。但活动组织者、球场经营者确又仅是不符合推荐性国家标准,若苛以较重的责任,则可能会过分增加体育产业企业经营负担,不利于体育产业的持续优质发展。综合考量后,最终判决活动组织者、球场经营者分别承担8%和12%的赔偿责任。该案审理结束后许久,我偶然得知南京部分运动场所已经开始加装AED设备,欣喜更欣慰。也是在那一刻,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司法审判工作在案件纠纷之外可能还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办案绝不是简单的法律适用,更是在一个个案件中纾解百姓的急难愁盼。小案蕴含大道理,需要审判人员在管不管、是与非、宽或严之间,秉持司法良知,审慎作出裁判。尤其是在个别案件触及立法空白时,更需要法官在办案中融入助推时代发展、满足人民期待的时代内涵,处理好“求稳”和“引领”的关系。

一年,你问我学到了什么。文书写作能力有之,庭审驾驭能力有之,民事审判思维有之,而最宝贵的,或许是那通过点滴厚植在内心深处的司法审判的为民情怀。

直面:风雨多经志弥坚

基层法院是审判、执行工作的最前沿,处在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线。但当我真正来到基层法院时,我才对这句话有了实感。

听得似懂非懂的方言、源源不断的当事人电话、没接触过的案件类型、“越结越多”的案件量,给了初来乍到的我一个下马威。我一边埋头苦干,一边观察学习,那些实践中积累的“大智慧”可能就潜藏在不起眼的“小动作”里:久久调解不下来的案子要试着以倾听者的姿态梳理当事人心中郁结;审理天数过长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损失的案子要单拎出来尽可能早结案;争议较大的案子就要在立案、送达、庭审、裁判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释法说理工作。从纷繁复杂的证据中抽丝剥茧梳理案件事实,洞察双方矛盾症结促成调解,多元化解纠纷做到案结事了……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审判这门生动的法律实践课,有得学。

微信图片_20241209160406.jpg

凌晨5点半,冷风混着昏黄的路灯,我哆嗦着在楼群中寻找被执行人住处,但眼里难掩第一次协助参与集中执行的兴奋与紧张。我以为经过前期摸排调查,此次执行会像影视剧所描述般“波澜壮阔”地展开,可没想到被现实扎扎实实泼了“一盆冷水”:房屋大门紧闭被执行人依旧下落不明、找到了被执行人也无可供执行财产……

“大清早的,敲什么敲,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听到屋内传来的声音,我舒了一口气,暗暗祈祷“希望这一次会有收获”。可伴随“咔擦”开门声的,不是想象中的被执行人,而是一盆泼向执行法官的结结实实的冷水。那短暂的一两秒内,我僵在原地,在执行法官的指挥下才回过神来。浑身湿透的他,依然有序地完成了告知抗拒执行后果、带离被执行人等规定动作。虽然最终该被执行人被依法拘留,但执行的难题仍有待作答。执行难,执行法官同样难。在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上,既要保障法官依法履职,又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纸上权益”能够变成“真金白银”。

奔赴:循此苦旅达繁星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望,前路漫漫亦灿灿。

从二审到一审,是身份的转变,更要会用二审思维指引办理一审案件。二审似乎是一个“挑错”的工作,拿着“放大镜”核实上诉人提出的一审中事实、程序、法律适用等各方面的问题。现在自己成了“被挑错”的人,就要比对着二审易发改的关键点,在一审时把握裁判尺度,把案件事实查得更清楚、把程序做得更足更规范,不给二审确认错误的机会,一审案件质量自然也就高了。

从中院到基层,是地点的变化,更是扎根基层、接住地气的好时机。脚入三尺泥土,方知民心温度。听得了家长里短的诉苦,疏通心结才能更好解法结;跑得了田间地头的实地调查,实质化解纠纷才能更有力度;做得了乡村社区的普法宣传,才能延伸司法职能治得好“未病”。

归根到底,司法审判工作是一项“守民心”的工作,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目标不易,但终究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抵达是一种幸运,奔赴更是勇气。在溧水法院的日子还有两年,我们总要,去见见未曾看过的山,去越过未曾跋涉的海,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蒋恩第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2023年通过江苏法院系统名校优生选拔,进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担任法官助理,2024年10月至今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法院挂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