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快讯
抓前端、治未病、融治理、和万家。今年以来,溧水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促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在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品牌洪蓝法庭“蒲公英”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智慧矛调大数据”系统,升级打造“蒲公英”融合法庭,嵌入区、镇、村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平台。在这里,人民法院与基层组织“双向奔赴”,解纷资源与智慧法院有机融合,共同绘就新时代多元解纷新“枫”景。
问:“王法官,村里老李家新建的院墙紧靠着隔壁老王家的墙,老王吵吵着要把院墙给捣了,两家闹得不可开交!现在他们找到村里了,这种情况怎么办啊?”
答:“调解员在面对纠纷时,要注意分析矛盾纠纷双方的真实诉求,可以选择‘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引导‘背靠背’沟通,从是非对错调查——对照宅基地证书,查清到底谁越界;用法律政策释明——说清相邻权的概念与规定;以真情实感化解——从两家为邻多年的交往和情谊感化,给可行方案参考——是拆除另建还是拿钱补偿等等,给双方多一点选择方案,把握时机火候,争取把矛盾解决掉!”
洪蓝街道某社区的网格员小李通过“蒲公英”融合法庭线上询问。洪蓝法庭庭长王林在“蒲公英”融合法庭联络站里耐心地指导。3月20日,“蒲公英”融合法庭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洪蓝法庭召开。
今年以来,在区委坚强领导、上级法院倾力指导和区委政法委的大力推动下,溧水法院创新打造“蒲公英”融合法庭赋能社会治理,建成设置“1名庭务主任、1名庭务副主任、1名联络法官、调解员若干”的镇街级、村社级和行业类融合法庭128个,实现全区8个街镇、118个村社全覆盖,有效嵌入全区“警网融合”架构,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指导解纷、网上立案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以融促和”,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做实指导调解,汇聚解纷合力
溧水法院82名网格法官(包括法官助理等)通过“蒲公英”融合法庭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指导解纷,大大提升纠纷调处效能。
一是抓实三类融合。设立镇街、村社、行业三大类融合法庭,分片对接辖区8个街镇及其下辖村社,让群众进“一扇门”即可解决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矛盾纠纷“有地去”。
二是抓实协作增力。为每个融合法庭配备专职调解员或其他社会调解力量,由网格法官提供线上、线下专业指导,镇街、村社或行业协会庭务专员对接,推动司法服务和资源协同下沉,让矛盾纠纷“接得住”。
三是抓实科技赋能。在融合法庭增配信息化设备,利用“智慧矛调”系统发挥在线调解指导功能,登录后即可连线法官,调解成功案件可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案件在甄别分流后引入诉前准备程序,转由专业审判团队处理,推动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分层解纷过滤体系,让矛盾纠纷“化得成”。
主动延伸职能,顺民意暖民心
作为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人民法庭位于化解纠纷的最前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洪蓝法庭切实发挥在辖区社会治理作用上的独特优势,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
一是做好联络走访。今年以来,接待市区两级人大代表集体调研2次,全院网格法官通过蒲公英融合法庭联络村社125次,实地走访2195人次,组织参训18场,受众270人次,镇街、村社协助查人找物333次,现场化解矛盾257件,推动2197件案件纠纷在诉前化解,3件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二是做好巡回审判。今年以来,选取侵权类、合同类等典型纠纷,现场调查、调解和开庭74次,巡回审理地点涵盖镇街、村社、企业、学校、养老院等,通过以案释法,将法理与乡“理”乡“情”相结合,争取“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今年5月,旅游巡回法庭搬入和凤镇“乌饭会”现场,靠前预防纠纷,获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新华日报》等媒体刊载。
三是做好巡回普法。今年以来,法院干警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面向辖区镇街、村社、企业、高校、中小学等开展各类法治宣讲64次,对辖区多家重点企业走访并开展企业用工专题普法课堂,受众2万余人,推动形成辖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行为自觉。
深化警网融合,绘就基层新“枫”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通过“蒲公英”融合法庭建设和推广,进一步推动法院干警从“进网入格”到“警网融合”。
一是加强基层联动。洪蓝法庭入驻街道矛调分中心,联合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等多部门力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电学院签约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法官走访高校开展法治服务11次;在石湫街道设立审务工作站1个、巡回审判点2个和普法宣传点4个,成功调处养殖纠纷、邻里纠纷等案件25起,辖区类案发生率同比下降12.3%。
二是发挥以案促治。洪蓝法庭在审理一起村委会聘用老年人劳务受害纠纷时,因地制宜采用“巡回审理+代表委员旁听+司法建议+技能培训”的司法“组合拳”,在化解个案纠纷后向街道发出司法建议,开出防范劳务用工风险的“药方”,实现从“个案审理”到“类案治理”,获评全市政法网格员工作“防范风险类”优秀案例。
三是提供决策助力。洪蓝法庭精心制作并发送《送您一朵蒲公英》工作简报,向辖区各镇街党委政府通报辖区内案件的受理情况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及时对辖区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趋势进行研判预警,为地方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今年7月,法院对近三年来审结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梳理总结,对类案背后折射的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并就促推涉农村土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建议形成调研报告,获区委主要领导肯定。
展望2025,蒲公英的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网格法官们,向基层下沉,向末端发力。如今,“蒲公英”的一颗颗种子已经汇聚成为 “蒲公英+”品牌矩阵,党委领导、法院促推、社会参与、群众认同的新“枫”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丽!新的一年,溧水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蒲公英”融合法庭运行,深入“警网高效融合”工作机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回应群众法治需求,服务溧水中心工作,让司法更有温度、更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