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快讯

法院快讯

跟班学习札记 | 简伊乔:四个“多一点”,下笔更有神
日期:2024-05-06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忽而春风,草木蔓发,仲春三月,根据市法院“我与先进同行——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安排,承蒙院党组的关怀和信任,我有幸赴市法院向办公室综合科姚坤科长跟班学习两周。时间虽短,却给我带来了认知的洗礼与实践的磨炼,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到了自我提升的方向。对于这两周宝贵的学习体会,我想用四个“多一点”来总结。

微信图片_20240506091822.jpg

办公室是院党组的办事机构和机关的运转中枢,做好办公室工作,本质就是在为审判执行工作服务,要着眼全局,胸怀大局,提高格局,想问题、办事情都“多一点”。

第一天,姚科便向我介绍了他对信息工作的理解和思路,“写信息不是就工作写工作,不仅要站在本部门的角度去思考,更要多想想这项工作对法院工作全局的影响,落笔要细,但是站位要高”。

例如我参与修改的一篇问题建议类信息,最初是在收集人大报告素材时偶然发现了一起案件,但姚科立刻察觉到该案件的典型意义,反映了当前的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随即在全市范围进行统稿,发现这种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并就此整理出一篇问题建议类稿件进行上报,为党委决策贡献了法院“信息”力量。

跟班期间,我多次见识到姚科和综合科同事的“火眼金睛”,他们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案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这样的本领正是在时时多想一点、事事深想一步的习惯中培养出来的。往后,我将着重锻炼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的能力,努力做到“见微知著”,为做好成果转化打下坚实基础。

多学一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稿,形式表现可能不同,但准备工作和基本要求是趋同的”,姚科强调,文稿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包括党的理论知识、审判执行专业知识,还包括历史人文、时事新闻等等,宽广的知识面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是支撑起一篇好文稿的重要前提。

在撰写一篇理论文章前,姚科安排我收集素材。“收集素材也是一门技术活”,姚科说道。我一开始还对这句话有些疑惑,认为收集素材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在我收集好发给姚科后,他起先并不言语,而是默默将他收集的部分资料分享给我,我发现那些资料时间跨度、行业跨度都很大,相比之下,我手上的资料就“相形见绌”了,我吃惊又好奇地询问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收集到体量这么大的素材,他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急用时想有粮可用,平时就少不了积累”,原来这些资料大多都是他平时阅读时,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就主动收藏,才不会陷入“资料用时方恨少”的窘境。

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日常积累上做得不够,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知识结构变化速度明显加快,日常学习和积累就变得更加重要。在之后的工作中,我要逐渐把积累素材化作行为的“惯性”,不断增闻广博,开拓视野。

多干一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文章是改出来的,常改常新,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常想再多坚持一下、再多改一遍”,姚科这样总结他对文稿写作的态度。对此,我深有体会。

在这次的跟班学习过程中,我结合收集的素材编写了一篇信息,初稿形成后,姚科带着我从框架开始理顺,再对内容进行完善,最后对词语的使用进行反复琢磨,最终修改了六稿后才定稿。但有一天,姚科在回顾盘点近期信息工作时,突然跟我说,把这篇信息中的“全时”改成“全环节”会不会显得上下文更连贯一点?那个瞬间,我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是常改常新、常学常新,即使定稿了也依然有改进的空间,不断思考、精益求精的过程,也是我们认识由浅到深、打磨自我的过程。

写文稿向来不是松快的工作,下笔有神不是一朝一夕之间,我将学习姚科把打磨综合文稿的过程当做打磨自己个人意志品质的过程,把每一次对文稿的精益求精当成是对自我的一种锤炼,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多看一点,“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当好守门员。在这两周跟班过程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对于综合科送签的文件,市法院办公室的分管副主任不仅会对文件内容进行把关,还对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的格式都进行细致审核,严格做到了文经我手无差错。学习的第二周,我也抓紧机会学习了秘书科工作,发现她们工作也总喜欢“多看一点”,比如有部门需要在文件上盖院印,来机要室进行审批时,秘书科的同志总会细看一遍对应的文件,做好字体、格式把关。

当个有心人。“要多留心、多总结,及时做好吸收和复盘”,姚科这么叮嘱我,自己也是这么在工作中实践的。对于领导修改的过程稿,他总是会收集起来与原稿作对比,分析领导修改了哪些内容、领导关心的重点工作是什么等等,从“温习”中汲取进步和完善的方向。

从这些细节中,我得以窥见市法院办公室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多看一点也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积极发挥以文辅政作用,努力以高度的责任感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

回顾这紧凑充实的两周:启程之际,面对“怀揣问题、深思目标、明晰路径”的要求,我内心交织着忐忑与期待,既有对自身能力局限的不安,又有对崭新学习机遇的热切渴望。当我踏进市法院办公室综合科,在姚科和同事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渐渐平息了内心的浮躁,全情投入到了工作研习之中。临近结束,我细致地回顾并梳理了这两周的学习历程,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产生了“抓紧时间再多学一点”“结合实践再消化一点”的紧迫感。跟班最后一天,姚科将他多年从事综合文稿的“必胜秘笈”分享给我:写作前,相信关关难过关关过;写作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写作完,待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希望你以后也是如此。诸此种种,于我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

春山可望,岁月可为,我将带着这些经验、感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用一颗敬畏之心去探索,用实际行动去丈量,永不止步,追求卓越,为溧水法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