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快讯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法院《开通“溧法直通车”驶入市域治理快车道》入选南京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选编(十五)。
自“三官一律进网格”工作开展以来,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法院不断延伸司法服务半径,主动融入基层治理网格,创新打造“溧法直通车”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创建以来,相关经验先后入选市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选编、省人民法院工作专刊、2020年度南京基层法院十大工作创新项目,进网格工作案例11次入选全市月度十佳案例,2次入选“年度十佳案例”,1次入选“年度优秀案例”。
直通基层社区,
主动融入市域治理大格局
一是构建法院镇街共治大格局。2017年11月,出台《关于加强与永阳街道社区联系的工作方案》,迈入与镇街对接的探索路径。
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与镇街共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区人民法院与区经济开发区“院区共建”活动的工作方案》《关于与洪蓝街道开展“法治集结”阵地共建的工作方案》《溧法直通车机制工作方案》《关于组织乡贤参与诉前调解的试点工作方案》《关于深入开展“政法网格员”活动的工作方案》,推动该区将“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地方综治考核指标,着力建章立制,狠抓落实见效,在全区范围内,“多元化”集结共建,织起一张服务街镇的“大网格”。
二是根据辖区纠纷特点打造“微典型”案例。在物业纠纷高发的经济开发区、永阳街道设立预防化解物业纠纷“政法网格工作站”,为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搭建沟通平台,畅通物业纠纷化解渠道。会同洪蓝街道共签法治集结阵地共建方案,洪蓝法庭入驻街道矛调分中心指导纠纷化解工作。在石湫街道综治中心设立“一站两点”(审务工作站、巡回审判点、普法宣传点),作为开展指导纠纷化解、巡回审判、普法宣讲的前沿阵地。与和凤镇各社区开展支部联盟共建活动,建立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长效机制。在晶桥镇芮家社区石山下村揭牌成立南京首家依托宗祠文化设立的乡贤调解工作室,发挥乡贤作用解决邻里纠纷,打造“无讼社区”。
三是实现法官与网格对接全覆盖。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梳理服务清单,定期更新网格法官与社区结对名单,选取77名干警担任网格法官与全区8个街镇、112个社区、60万辖区群众零距离对接、全覆盖联络,网格法官通过加入社区“法润民生群”在线与社区对接、为群众答疑,线下通过实地走访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严格按照六个一标准(成立一个“溧法直通车网格法官”微信群、写好一本联络记录本、办好一张纠纷交办单、开展一场“以案释法”的巡回审判、发出一份司法建议书、形成一份直通车工作月报)落实溧法直通车工作机制,根据走访情况反馈基层实际需求,提供点单式法治服务,确保基层法治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持续擦亮“溧法直通车”工作品牌。
直通行业部门,
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一是做大做强诉前调解工作。与区司法局会签《人民调解员选任管理考核办法》,选聘10名人民调解员常驻法院,挂牌以调解员个人名义命名的专业调解工作室,选聘14家包含妇联、人行等行业部门在内的特邀调解组织,组建6个“速裁法官+书记员+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组织”组成的复合型调裁团队,员额法官负责团队管理、业务指导和培训、司法确认审查等工作,调解员负责对简单案件进行“简案快调”,做好审判辅助工作。
二是成立调裁快审中心。2021年2月18日,在全省率先将诉讼服务中心整合嵌入区矛调中心,在区矛调中心成立调裁快审中心,配备物业合同、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4支调裁团队,与全区134个调解组织、300名调解员、8家常驻单位、15家轮驻单位及N家随驻部门因需联动,积极推动诉讼服务与司法、行政部门资源整合,构建“纠纷分流、层级过滤、非诉在前、诉讼断后”的一站式纠纷化解机制,目前已经实现简单矛盾在矛调中心全流程高效闭环处理、复杂纠纷转业务庭专业法官精审。入驻以来,调裁快审中心新收诉前调解案件14118件,案件分流率达80.10%,新收民事案件17668件,结案17264件,结收案比97.71%。
三是建立重大纠纷联动化解模式。在群众关注的劳动争议、预付卡消费、“精装修”商品房装修质量、物业纠纷等“急难愁盼”问题上,通过示范性诉讼推动建立以法院和主管部门为主体的矛盾纠纷联合化解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且有苗头性、群体性突出问题的,邀请相关行政部门、属地镇街、社区等部门联调联办协同化解。通过示范性判决明确法律规则,引导系列纠纷、同类纠纷诉前调解解决。2020年8月以来,联合街道、社区开展“润物行动”7次,集中调处物业纠纷199件,平均审理天数10.55天,邀请90余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实境体验”集中送达、调解工作。
直通基层群众,
搭建普法宣传大平台
一是构建“溧法零距离”法治品牌宣传矩阵。成立“阳光溧法”报告团,选出27名青年法官加入宣讲团,结合自身审判业务领域开展菜单式普法工作,升级打造多维度民法典宣传矩阵,推动民法典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确保民法典宣传教育落地落实。启动“个十百千万”计划(即“一个法治报告团、三十余名员额法官、百场巡回普法活动、千份普法宣传资料、万名群众参与”),将宣传工作重心下沉至基层干部群众,与“邀请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相结合,既“请进来”又“走出去”。自宣传矩阵搭建以来,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100余场,受众4万余人。
二是打造巡回审判特色品牌。定期精选贴近民生典型案件、常发易发类型案件深入社区网格开庭审理,组织群众、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现场观摩,审判法官庭后答疑,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助推“全域旅游”工作,在傅家边、周园、天生桥、大金山、红色李巷、石山下6处景区设立旅游巡回审判点。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在开发区前进社区和永阳街道仪凤社区设立物业纠纷巡回法庭。除民事案件巡回审判外,网格法官主动下沉工作重心,到事发地、被告人住所地巡回审理轻微刑事纠纷,网格法官师伟到被告人居住地洪蓝街道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为有效遏制轻微民事纠纷转变成违法犯罪行为现象的发生,案件刑事部分当庭宣判后,师伟就邻里纠纷、感情纠纷处理不当引发刑事案件的法律后果进行了宣讲,通过“实境课堂”的方式进一步扩大普法宣传效果。
三是打造立体化、全覆盖宣传格局。一方面不断拓宽宣传渠道,把电视、广播、报刊、新闻发布会等传统方式与“溧水法院”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渠道相结合,逐步提升“溧法直通车”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逐步丰富宣传载体,网格法官线上通过“法润民生群”“社区网格群”每日推送法律知识,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案释理;线下借助实地走访、普法宣讲、“润物行动”等进网入格契机,现场发放《婚姻家事纠纷案例选编》《物业纠纷案例选编》《如何识别非法集资》《防范虚假诉讼》《套路贷应知应会》《防范电信诈骗》《诉讼服务指南》《民法典漫画手册》等宣传资料。探索打造新旧模式相统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全覆盖宣传格局。